首经贸考研论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考研论坛)前程校
标题: (答案)2005年首都经贸大学901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答案 [打印本页]
作者: 首经贸 时间: 2018-3-19 18:30
标题: (答案)2005年首都经贸大学901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固定成本
答:固定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揽的产品时对固定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这种成本在短期生产中,由于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不改变,因而它是一个固定的量,也就是说,固定成本在短期内与产量无关
2、 LM 曲线:
答: LM 曲线是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各种收入与利率组合的变动轨迹.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水平,货币需求(L)与货币供给(M)相等时所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应不容的货币需求,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收入与均衡利率相互 关系的曲线即为 LM 曲 线 ,其斜率为正,用公式表示即为Ll (Y)+L2「( )=,M. 由于 LM曲 线是在满足了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即在利率(r),货币需求(L),货币供给(M)和收入 ( Y)相互配合的条件下得出的,因此,LM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意味着货币需求等千货币供给(L=M),都代表着货币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3、 结构性通货膨胀:
答: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所引发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和相当大幅度上升的经济现象.从经济结构因素看,不同经济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但不同部门的名义工资都有同步增长的趋势,而名义工资的增长速度又是生产率增长较快的部门决定的,这必然会导致全社会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4、 跨国公司:
答:跨国公司是一种国际性企业,它以本国总公司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跨国界的生产,销售和其他业务活动.
5、 固定资本:
答:指以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他的全部物资要素参加多次生产过程,仿佛被固定在生产过程中,他的物质形态并不参加流通过程,固定资本是相对于流动资本而言的,固定资本的价值,是随着他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的转移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出售而逐步收回,待生产过程之后才全部收回价值,并进行实物更新。
二、简答
1、为什么说投 资等千储蓄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
答: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是指在假定只有产品市场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是经济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时所决定的国民收入.
在总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于总支出或总需求.在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以前,总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相反,总需求的减少会导致均衡国民收入的减少.
假如一个经济社会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部门,总支出或总需求就由消费 (C)和投资(I) 构成,总收入由消费(C)和储蓄(S)构成,这时的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条件下的总产出,就是均衡国民收入.用公式表示为
C+I=C+S, 即 I=S.由此可见,投资等于储蓄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
2、用供求法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经常限制石油产量的原因。
答:供求法则是指商品的均衡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必然性.当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商品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下降,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商品的价格只能是均衡价格或出清价格.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对自身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令
Ep 表示需求价格弹性,则
Ep=(- 丛Q/Q片 (6 P/P)=(-dQ/dP) X (P/Q)
根据价格弹性理论,如果 Ep<1, 即需求缺乏弹性,此时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很小.在一定条件下,提供价格可以增加厂商的收入 ;反之,如果 Ep>1, 即需求富有弹性,此时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很大.在一定条件下,降低价格可以增加厂商的收入.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 能源1 不论价格如何变动,其需求都是 相对稳定的即 石油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因此石油是需求曲线为比较陡.如图所示.在图中,需求曲线为 D 线,在此情况下,如果石油输出国组织减少石油供给,就会导致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从而增加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收入.
例如,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石油的均衡价格为 Pe,均衡产量为 Qe .石油输出国组织把石油产量限制在 Q '(Q'<Qe), 这意味着石油供给的减少,从而使供给曲线移至 S'线.
在新的供给曲线下,形成新的均衡点 E1.在此点,均衡产量为Q'.由
于石油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石油的均衡价 格大幅度地由Pe 上升为
P,.石油均衡价格上升的幅度超过均衡数量减少的幅度,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为矩型 OP'E1 Q'与 OpeEQe 的面积之差.
3、登尼森提出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答:美国经济学家登尼森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出发,运用经济计量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出了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
登尼森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和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投入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指资源配置状况的改善,规模的节约和知识的进展.登尼森根据美国国民收入的历史统计数据,对上述各个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登尼森的计算,从1929-1969 年间,生产要素投入量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占54.4%,生产要素生产率所 起的作用占 45.6%.而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60%以上要归因千知识 的进步.登尼森的结论是,知识 进步是影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登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事实,因而为我们研究西方经济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它对社会经济问题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特别是它强调了知识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认识现代化生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社会公有制的主题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公有制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不仅在社会总资产的存量中占有绝大比重,而且在增量中也占有很大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于企业.
第三,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既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通过国家控股参股的企业来实现.
第四,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富裕和保证社会稳定方面,起着支撑和保证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5.研究社会 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包括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就是资本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这个过程的结果是商品资本,它的决定性动机是生产剩余价值.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还包括流通过程的两个阶段.在单个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互为条件,互为媒介的.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是由社会总资本的各个独立部分的运动总和所构成,也就是由各个单个资本的运转的总和所构成.所以,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出发点要从分析社会总产品入手.
(1)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 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社会总产品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又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社会总产品从物质形式来看,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组成的.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土地,森林,矿藏,机器,厂房,原材料等.消费资料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需要的部分社会产品l 包括人们吃的,住的,穿的,用的各种消费品.马克思按照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把社会生产分成两个部类:第I 部类即生产资料生产和第 II 部类即消费资料生产.
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式 来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不变资本(以C 表示),可变资本(以V 表示)和剩余价值(以m 表示)
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按实物形式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按价值形态分为 C,V,m 三个部分,是分析社会再生产的前提.只有弄清了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上的组成,才能分析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 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条件,就是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的条件.实现问题,就是社会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问题.
所谓价值补偿,是指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流通而全部收回.
所谓实物补偿,是指社会产品价值的各个部分实现为货币形式以后,又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商品,也就是资本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人们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从何处取得.
只有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又在实物
上得到补偿,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因此,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问题.
综上所述,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包括两点:
(1) 把国民经济从整体 上分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考察这两大部类的相互关系.
(2)把社会再生产与流通全部加总,考察社会总量生产与总量 消费
的关系
6、宏观调控应掌握哪些数量界限?
答:1) 经济增长率的合理 区间.我国 经济增长率的合理区间是
6%-10%.
2)财政信贷平衡的数量界限.财政赤子与收入之比应在 5%以内为宜.信贷平衡要求控制货币增长率,使之同经济增长率一致是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基本标志
3)国际收支平 衡的数量界限..是外对经济活动稳定的基本标志.现汇储备率以保待 25%以上为宜.
4)物价稳定的合理界限.物价稳定是国民经济总稳定的主要标志。
, 5 )合理就业的数量界 限合 理就业既是经济稳定的标志 ,也是社会稳定的标志.
6)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数量界限.产业结构合理化反映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宏观调控要实现的长期目标之一.
7)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数量标志.
三、论述
1、试述市场失灵的原 因和政府克服市场失灵 的微观经济政策。
答:微观经济学认为,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够实现帕罗托最适度,提高经济效率,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然而由于完全竞争市场是以严格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因此,市场经济固有的局限性必然阻挠帕罗托最适度状态的实现,从而使市场机制失灵,或市场失灵.
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经济外部性的影响.经济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力噩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消极的影响被成为外部不经济.经济外部性包括,生产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以及消费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种类型.一般来说,在有外部经济特征的经济部门,其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因为这种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高于社会成本;相反,在有外部不经济特征的经济部门,起资源配置将高于社会最优水平,因为这种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低于社会成本.这种经济的外部性,由于不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因此也就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调整.纠正外部性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的政策有:使用税收和补贴来分别调整造成外部不经济和外部经济的企业;使用合并企业的方法使外部影响“内部化”;通过明晰产权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性.
第二,公共物品的影响.所谓公共物品是指向公众提供的,一般居民都能享用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物品具有非分割性,非竞争性的特点.所有这些特征归结为一点,就是公共物品不受价格制度的影响.因此,依靠市场机制是无法调节公共物品的供给和消费的.假如一定要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其生产,公共物品的产出一定会小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甚至等于零.
因此,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这也就意味着不能由市场机制来调节,而必须由政府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第三,垄断的影响垄断市场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M且R 线与 AR线 相分离并处千其下方.由此便决定了垄断厂商处千长期均衡情况下的市场价格要高于边际成本和最低平均成本决定的价格.这就意味着消费者没有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生产者也没有在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他的产量,即资源没有得到最优配置,从而必然降低经济效率.
垄断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而垄断利润的存在通常也被看做是不公平的,因此,政府应当对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进行管制,以及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拖拉斯法来控制市场结构,或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
第四,信息不完全的影响.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是以市场信息的完全性为前提的,然而市场经济的本质却要求商业保密.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或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其结果必然是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当然最终也会损害生产者的利益.信息不完全还会使生产者不能选择最优的生产资源和最优的销售时常,从而不能获得预期的最大利润.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就意味着加剧生产无政府状态,严重地阻碍了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针对信息不完全所引起的市场失灵,政府应当承担起向消费者免费提供信息的职责,并通过提供信息来保护消费者权益.
2、怎么理解公司制企业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答:(1) 公司制企业在产权制度上的特点,是实 现 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股东对企业财产拥有出资人所有权,按各个投资的多少享有资本收益(股息和红利),并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股东大会)决定公司的大政方针,企业通过法律认可,成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拥有法人财产权,依据这种法人财产权,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支配出资人集资建立起来的全部法人财产,直接管理企业.
现代产权制度有四大特征:一是归属清晰,二是权责明确,三是保护严格,四是流转顺畅.
建立健全的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第一,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处理好国家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
第二,建立经营者的所有权制约机制.
第三,明确产权关系上的负盈责任.
第四,在明晰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
(2)
1)涵义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称之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之间通过公司权利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联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通俗的讲,就是公司的领导和组织体制之间的权利的合理分配,使各行为人权责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关系,保证公司交易安全,运行平稳,健康,使股东利益相关者(董事,经理,监事,员工,债权人等)共同利益得到平衡与合法保护.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扒构,拥有以出资人所有权为基础的最高决定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公司章程,审议和批准公司的预算,决算,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
董事会是公司的权利执行机构 ,拥有以法人财产劝为基础的经营战略决策权 ,负责制定公司生产经营的战略决策和任免公司总经理等董事会人选由股东大会选出,董事长为公司的法人代表,一般不兼总经理.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由股东大 会选出,对股东大会负责,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对董事会和经理的活动进行监督.
经理班子依据董事会的委托代理关系 ,依照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的授权拥有企业经营管理权,负责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组织与指挥各部门经理向总经理负责,总经理向董事会负责
2)如何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克服政企不分带来的障碍,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和国有股东权能不到位并存,是公司法人治理机制不规范的重要原因.
推进股权多元化,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动作创造基本条件.
构建合理的治理 结构框架.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所有股东,包括小股东和非国有股东受到平等待遇.
理顺公司人事管理.公司控制权的合理分配是公司灵活经营和防范风险的关键.
欢迎光临 首经贸考研论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考研论坛)前程校 (http://www.cueb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