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考研资讯】考研难度也分等级?快来了解一下!

[复制链接]
762 0
首经贸 发表于 2021-10-24 14:08:4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择校是考研er必须经历的环节,也是考研er很迷茫的环节,地区重要还是院校重要、院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下面就让小首带各位23考研的同学了解一下吧~





一、考研难度等级

其实考研难也是相对的,是分等级的,比如:





本地区、本院校、本专业

难度最小,小到不接受反驳,各种资源全都占了:专业课复习资料不用愁,学校打印店什么的随便去找;

报录数据不用愁,每年招多少人,多少推免的,分数线多少,简直就是知根知底;

人脉关系不用愁,有些导师还是本科专业课老师;

初试分数可能不愁,本科跟老师关系不错,报他门下过线基本上就没问题;

研究生学长学姐不愁找不到,走两步到实验室、教室活捉几只……

所以,属于等级一的同学,一定要张开嘴迈开腿,这么多资源好好利用,考研轻松很多哦~




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

跨学校也要分跨的远近,比如跨到隔壁的学校,跨到对门的学校……类似这种的比第一等级难一丢丢,难在人脉资源不方便获取,不过休息的时候骑个共享单车过去问问呗,再稍微难一点的就是需要坐公交去了~

到学校书店打印店打听专业课资料,向本专业的学生打听报考信息,相对于跨地区还是会方便一点的。




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

绝大多数考研er都属于等级三,唯一的优势就是本专业了,专业课学习会比跨专业的相对容易。难就难在跨地区、跨院校,报考一个自己之前完全没有详细了解过的院校,各种信息都需要一点一点搜集,报录数据、招生人数、分数线等只能从网上看,听各种小道消息,真实性和实用性还不确定,有时候专业课资料都不知道在哪买,简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本地区、本学校、跨专业

和等级一相比,等级四最大的特点是跨专业,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可想而知,从头复习一门专业课比重新开始搜集信息难度大多了,而且还要面临着复试中老师会“多多关注”跨考生这道门槛,而且跨专业考生很多都是很早就开始复习专业知识,只有扎实专业知识,才能在那些学了三四年的本专业研友们当中竞争脱颖而出。所以跨专业的同学们,要在心理和时间精力上做好足够的预期!




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

三跨最难,同样也是无法反驳的难,三跨考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勇气!三跨除了要面对搜集院校报录数据信息、搜集专业资料、找资源的问题,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能是家人的反对,身边朋友的不看好,还有自己内心偶尔不坚定的崩溃,不知道能不能考过那些本专业研友……






二、择校考虑因素



院校基本情况

1、报考一个院校和专业,首先要对目标院校有基本的了解,比如学校的地理位置,要知道每年一区的分数线要高于二区,一线城市的名校竞争力更强。

2、了解目标院校的重要程度,是“985”、“211”或者现在的双一流院校建设工程院校,还是普通院校。

3、了解报考院校是否是34所自主划线院校之一,有没有自己划定分数线的权利,一般院校自划线比国家线要高出一些。




学校实力排名情况

1、学校综合实力排名情况;

2、学校专业排名情况;

3、学校近年来排名变化情况,判断该校整体实力呈现上升还是下降趋势。




招生计划

一般情况下招生单位每年都会公布招生计划,除了单独公布,有的会写在招生简章、招生目录或复试细则里,不同的学校公布的时间也不同,大家要及时关注目标院校官网。

通过往年的招生计划数据,能清楚地知道近几年每个专业招收人数的变化情况,判断适不适合报考,从理论上来讲,只要不是特别热门的专业,招收的人数越多,意味着考上的机会越大。




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你的竞争对手有多少,虽然只能看到前几年的数据,但是足够帮助你从中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

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建议不要报考。




实际录取人数

复试完毕后从录取数据中可以得知实际录取人数,结合去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有时候对比计划招生人数,会发现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




复试录取分数线

复试线是最直观的数据,复试线越高,考研难度越大。此外,复试线还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

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一般在每年三月,待国家线公布以后,各招生单位开始根据国家线划定本校的复试分数线。

注意:部分专业的实际分数线远比国家线高得多。




推免人数

如果某个学校推免人数超过50%,那就意味着留给统考生的名额不多了,竞争也会异常激烈,考研难度将会剧增,如果确定报考,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复试比例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

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所以初试通过的考生,哪怕是高分也不要高兴的太早。




考研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30%、甚至20%。

在对比不同学校考研难度的时候,还要横向考虑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还有些学校不公开真题试卷,所以还要多方权衡。






三、备考建议

1、积极努力搜集院校及报考信息,不要让选择大于努力这种“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要积极努力的搜集相关信息

2、做好整体规划,规划很重要,纵观全局,什么阶段做什么事,保证进度不落后。

3、制定具体时间表和复习计划,有时候学不进去,早出晚归,总感觉没学到东西,那一定是时间安排和复习计划没有做好,一份好的时间表能让你作息规律,一份好的复习计划表能让你高效学习,两者结合能督促你向前进。

4、提高学习效率,从做笔记开始。

5、及时回顾总结,不回顾不总结等于白学,经过消化后的知识才算是掌握了,最终才能答到卷子上。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回顾总结,千万不要偷懒,更不要自欺欺人,不要以为一整天安静的在教室里学习就很满足,一定要回顾复习才能算时间没白花。

6、保持良好心态,心态的好坏直接作用在学习效率上,比如情侣闹别扭、寝室关系不合、自习室环境等都会影响到心态,这时候要分清主次,该克制的时候克制,该佛系的时候佛系,尽量保持周围和谐的关系。


收藏0 支持0 反对0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客服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全国服务热线:

18518116623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亚非大厦8508室

Email:349193267 @qq.com

Copyright   ©2015-2018  首经贸考研网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前程校教育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662号

  ( 京ICP备18034083号-4